过去几年时间,男女平权的话题在网上引起了持久而剧烈的讨论。
其实,很多女性心理学家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就在为女性的权利与幸福奔忙。
她们当中有人推翻男权的心理学理论,有人鼓励女性自由勇敢地做自己,有人用心理学改变了贫穷和落后……
今天,0 时差为你介绍 8 位影响世界的女性心理学家,以及他们想对你说的最重要的一句话。
NO.1
“女性和男性没有智力区别”

她是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历史上第一位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女性。
卡尔金斯生活在正规教育几乎完全排斥妇女的时代。她完成了哈佛大学所有博士课程及论文要求,但却被当时的哈佛校长以她是女性为由而拒绝授予博士学位,而是发给她德克利夫学院(当时是与哈佛有联系的女子学院)的博士学位证书。玛丽直接拒绝了这种不平等的待遇。
未能获得博士学位的她,却从未放弃过对心理研究。她发明了测量学习和记忆的配对联想法、提出自我心理学等理论。
同时,她是首先站出来反对源于两性差异假设而对女性的限制,她认为区分男性心理和女性心理就像区分男性食物和女性食物那样没有任何意义,并以实验证明了男性和女性的智力相同。
她说:
由于我们完全无法消除环境的影响,因此试图在男性和女性的智力本身之间进行区分是徒劳的。只有从更全面的角度观察,才能建立符合男人和女人利益的特征性差异。
NO.2
“相信自己的感受,发出自己的声音”

1964年,她在哈佛大学获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2年被剑桥大学任命为教授。她是著名心理学家,也是女权主义者和伦理学家。
吉利根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提出了道德发展论中的“女性视角”,她发现:
男性对道德的理解,更多是关于公平、正义;
女性对道德的理解,则是关怀和责任。
两者在道德判断中的标准是不同的,由此反驳了当时权威学者(如科尔伯格)认为“女性道德发展晚于男性”的理论。
她还认为:因为女性非常在乎跟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更看重他人的利益,常常被误解为是软弱无能、没有力量的;但实际上,这本应该是一种优势,使女性更坚韧和博爱。
在她理论之后,人们才意识到,女性的“关怀”是一种力量,而不是弱点。
她说:
“对于女性来说,最悲惨的不是在这个社会中受到什么样的歧视和不平等,而是在女性心中潜意识的承认这一切,产生对于男性的依赖并且给予他们决定权,将自己合理的处于一种低等的地位,缺少对于自身的信心和勇气。”
NO.3
“成长要摆脱束缚,找回真实的自己”

她是德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学派研究者、社会心理学的先驱。
同时,她是精神分析活动中的第一位女权者,她反驳了弗洛伊德认为女性会嫉妒男性,是因其没有阴茎而无法享受与男性同样的乐趣的观点。
她认为女性之所以希望成为男性,本质是渴望拥有被文化认为的、专属于男性的特质,比如力量 、勇气 、独立、成功、性自由及选择伴侣的权力。如果女性能够拥有这些,她们将没人想成为男性。
因引起保守精神分析学者不满,1941 年霍尼被解职。
她说:
“对美貌和魅力的膜拜会引起对缺乏女性气质的恐惧。这种恐惧是下意识的,但它会导致女性对重要社会运动缺乏兴趣,这些运动包括为改善女性地位所进行的斗争。我们应该停止为女性气质操心,把注意力放在 ‘作为人的潜力’上面。”
NO.4
她是国际人道主义心理学家,也是罗林斯学院(Rollins College)咨询研究生课程教授,其工作重点是帮助妇女实现人权和领导力,并在2017年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的国际人道主义奖。
1997年,诺斯沃西来到了泰国。她带着强大的使命感:要帮助流落到此的缅甸难民疗愈心灵创伤。
很快她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需要心理援助的对象,大多是女性。而在她之前来到这里的各路西方心理专家,使用的都是基于西方文化所形成的理论,并不能给当地女性实质性的帮助。
于是,诺斯沃西深入缅甸受害女性中间去了解她们、感受她们。在咨询的过程中间,她通过观察缅甸人互相沟通和交流的方式、聆听她们的心声,慢慢和她们彼此了解。
渐渐地,诺斯沃西和这些缅甸女人互相了解、建立互信。并且她和当地的一些援助者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帮助到了越来越多的人。
1997-2017,整整20年。诺斯沃西把自己的时光、爱、温暖给了东南亚的女性。
她说:
“我们不能带着西方的心理学来东方殖民,而是要让心理学在各个文化中本土化,才能帮到这里的人!”
NO.5 “寻找每个人身上的可能性” NO.6 玛利娅·蒙台梭利 Maria Montessori “孩子需要自由探索与发展” NO.7 伊莱恩·哈特菲尔德 NO.8
总的来说,兰格教授的实验因为太过惊艳,而被人质疑其可重复性;但她的思想确实值得令人深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可以算是少数几个改变了美国甚至世界的心理学家之一。
“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因为我们身处一个崇拜青春而厌弃老年的社会,人们固执而轻率地认定衰老就意味着能力的减弱、意义的流失。正是因为这样的信念,使得人在发现自己老了以后,真的开始衰老起来。
不要相信这是无法改变的,你可以创造自己的可能性。”
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传遍世界,在全世界范围引发了幼儿教育革命。在 1949、1950、1951 年连续 3 年获得 “诺贝尔和平奖” 候选人的资格。
“不要盲目限制儿童的自由行动,而是要为儿童准备一个他可以最大限度的自由活动的环境(儿童之家与蒙氏教具)。这个环境需要能够支持孩子的自由探索与发展,在滋养孩子的好奇心,形成正向性格特质的同时,为其日后的学习赋予一个最基本的框架概念与基础。”
“情到深处,是完整地接纳彼此”
“在激情之爱中,我们整个心思几乎都被另一个人占据,处于兴奋、激动的强烈情绪状态,时时刻刻都希望和对方联系。而伴侣之爱,主要是建立在尊重、相互了解和对彼此爱情上的信心上,并不伴随着极大的情绪起伏,它带给人的是一种温暖、亲密和懂彼此的接受。”
“中国心理学界不老女神”
她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孙女,1948 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心理学系并留校任教。
我的事业在中国,如果我能还原到18岁,让我重新选择,我依然要选择心理学。
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